浅谈形体结构在素描中的地位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而素描是造型的基本功,是培养造型能力的基础。通过美术素描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去研究与探索。通过训练,达到发展正确的思维,观察和判断,获得脑、眼、手三者互相协调有机配合,准确地表达自我艺术感受,从而比较自由的去解决造型问题。
  
  所谓素描是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表现物象的绘画形式。通常所为锻炼绘画基本功的手段,以训练观察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的能力。素描亦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运用于创作。传统意义上的素描是在平面上运用透视学原理,利用线条和明暗调子的变化,根据立体和空间造型原理,表现出物体的三维空间。现在,素描教学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在教学思想、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要认真研究、探索、改革,以适应现在的教学改革。
  
  形体结构在现代素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传统的用明暗描绘物象的方法已不再是主要的。造型的形式要素有点、线、面、形状、体积、空间、明暗、结构、色调等,但其中大都是表面的或是可变的,譬如其中光源的变化,就直接影响到物体的明暗及色调的变化,从造型的角度来讲,只有物体的形体结构才是最根本的,不为其他因素而改变的造型基础。
  
  博巴教授在谈到素描基础训练时曾精辟地指出:“素描是从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开始,向以看得见的东西结束。”也就是说:“在观察与表现物体时,必须由表及里地分析这一部分形体在结构上的有机联系”。譬如画一个立方体,我们的视觉只能看到立方体的六个面中的三个面。素描要表现地也仅涉及到这三个面。但我们从认识与理解物体的要求来看,必须理解到上、下、左、右、前、后全部六个面的组合,这样才能从结构整体的角度透过形体表面去认识其内在的联系。
  
  纵深体现着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画家德拉克洛瓦说:“绘画是什么?这是在纯粹的平面上对浮雕的模仿,为了把画面画得富有诗意,必须学会表现立体感。”因此,在素描写生训练开始时,就要强调培养立体的观念,明确理解物体的立体性,即一切物体都占有一定空间的观念。研究物体的内部构造与外部形态的关系,以及探索物体与空间环境的关系,掌握坚实的表现体积与空间的造型能力,即锻炼在平面的画纸上表现物象的纵深感,那就不是画面,而只能是平面的纸面。因此,就素描训练而论,不仅仅看物体的宽度,更重要的是学会由前向后,由近到远地看到物体推向远方的纵深感觉。
  
  初学素描者,往往依赖不可靠的感觉去临摹一知半解的表面现象,而不习惯去直接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物体作穿透性的分析。因为我们遇到的实物几乎都是不透明的,一般人也习惯于直接地观察物体。因此,在学习素描时,最好先学习一下结构素描,必须让学生先掌握基本的透视原理。透视是表现造型的重要手段。从某一角度观察物体,它的向后延伸的线与面,都具有不同的透视缩减变化的。当然这种变化不是对象的变化,而是对象与视点的变化。准确掌握描绘大小不同的透视缩形,直接变成一根线的形态,就找到了变化准确的空间位置,就大大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在实物写生中,一方面可以运用透视法帮助我们理解实物看不见的部分的形体结构关系,同时,可以让学生画一些粗铁丝制作的立方体和其他几何形体的立方框架,以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这阶段可撇开明暗调子,运用逻辑思维方法,通过联想、分析、推理、判断等手段,着重用线条去表现形体结构的穿透关系,要求学生将各种物体都当作透明物来画。训练内容的安排可以从石膏几何形模型开始,然后写生一些简单的实物,逐步过渡到结构较为复杂的实物组写生。进行这种方式的训练,可有效地避免学者因一知半解而带来的结构错误,养成对结构进行分析的习惯,这对更深入地掌握素描造型能力是很重要的。
  
  任何形体都有它内在结构,都有它的前面、上下、左右和后面,形成它的形体构成特点,体现着它的立体形态。以人而论,其内在的解剖结构呈现出外部的具体形体结构。这种形体结构,经过分析概括,又表现出它的几何结构特点,既简练、又概括,更充分地体现对象的体积感。如在描绘人物之初,画一些穿透性的形体结构组合关系,可以为深入刻画人物形象提供可靠的依据。用穿透法对物体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与论证,只有具备对自然物象深刻认逗屠斫獾幕?础,才有在复杂的物象面前,不受表象种种偶然的、非本质的因素所迷惑,而直接把握物象的实质所在。还需要提醒的是:在训练表现物体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基本功的同时,还要严格地抓准轮廓的描画,形象地刻画画面的艺术加工和处理?
  
  此外,在教学内容上要打破传统的石膏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像、人物头像、人体等程序,压缩课时,压缩长期作业,增加慢写、速写、静物写生内容,打破过去只画蔬菜水果、瓶罐、器皿之类的常规,增加工业品形态、机械形态、建筑风景等。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家陶行知说:“为了生活”。现代教育的标志之一是教育终身化,素描课堂教学应贴近学生活,开放学生美术活动的空间,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让学生真正领会美源于生活,并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谈素描

下一篇:青年素描头像步骤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