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画的笔墨

小品画的笔墨
  
  上面谈到讲究笔墨是小品画的一大特点,那么小品画的笔墨特点又是什么呢,或者说它的规律是什么呢?我们认为造型简练概括是小品画的规律和笔墨特点之一。造型的简练概括是为了突出神情的表现,在这一点上,漫画的造型和神避孕药的表现对小品具有启示意义。漫画对形的具体性不作繁缛的描绘,而只强调和强化其最富于传神的某些特征和部位,因而能收到形简神生,笔简意赅的艺术效果。
  
  追求神情意趣,往往与造型相联系。造型也不仅仅是通常概念中写实手法,抽象、意象也是造型手法中的两种形态。但是无论是具象、意象或抽象,在对形的艺术处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工取舍,甚至从根本上给以改造,这也许是艺术形象不同于自然形象的根本所在。所以造型中不唯写实可取,变形也是可取的。陈老莲画人物,不按比例造型;八大山人画鸟,鸟身怪异,鸟眼翻白;李苦禅画鹰,鹫嘴身鹰爪的综合,这些造型上的加工改造,恐怕不能怀疑画家缺乏写实造型能力,而刻意追求形象的独特的神情意趣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变形手法在小品画中被广泛采用,甚至以抽象的手法作小品画,这些都是画家的个人艺术追求不能强求一律,一律化不是艺术。但是,无论采用何种造型手法,小品画要求造型的简练概括的规律都是一致的。
  
  其二,单纯活泼是小品画笔墨的又一特点和规律。笔墨单纯,不等于没有变化,而是说小品画的笔墨要在单纯中去求变化,不是像大件作品那样,要求在变化丰富的笔墨关系中去求统一。用泼墨就把泼墨法发挥到极致,就不要再用积墨法或破墨法,单纯是为了使某种笔墨形态更强烈,也是为了使笔、墨、色、水的运用更加自由,更加具有探索性。比如为了发挥用水的表现功能,则要尽量在墨与色上下功夫,“墨非水不醒,醒则清而有神。”画面的墨明色清,是用水得法的结果。水在墨与色上下功夫,“墨非水不醒,醒则清而有神。”画面的墨明色清,是用水得法的结果。水在墨与色中徜徉,画面则有水气未干效果。所谓水晕墨彰,水迹墨花,水气淋漓,都是墨韵的审美赞词。其中的关键是水,要表现用水的技能和效果,画小品是最好不过了。或用水破线、破墨、破色;或用豆浆水、清水喷洒纸面再画;或在笔的根部浇水,都是为了发挥水的墨与色中的渗化作用,从而达到发挥墨色的光彩的目的。总之,小品画可以单纯追求用笔用墨用水的其中一个方面的艺术效果,不必求全,这样可使你的某一技巧得到充分的展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泼是针对严谨而言的,小品画的笔墨不是在层次丰富、厚重感强这方面下功夫,它要求笔墨轻松活泼,抒发恬静、愉悦方面的感情。所以很少用或者不用积墨法,少用或不用那种艰涩的笔法。笔墨的灵活,才有活泼的感觉,活泼不是指形象,而是指笔墨效果给人的审美感受。这正如我们说画面有生气,也不是单指形象的生动性,而主要是指笔墨或其他艺术处理的效果所形成的美感。轻快活泼是一种美感,庄重严肃也是一种美感,不过小品画主要是前者,而很少是后者。旧文人画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倪云林《论画》)既是娱乐,笔墨就不必太严谨,逸笔草草就是不求严谨;不求形似,也是不讲严谨。目的是追求轻松活泼、追求自娱。当然,不求严谨,不要法度,而是不必过分追求。
  
  其三,就笔墨的造型和审美两大功能而言,小品画更注重后者,追求笔墨的审美价值是小品画的主要特点和规律。前面谈到倪云林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自娱”其实就是审美“逸笔”是审美媒介,“不求形似”是追求形似以外的笔墨趣味或意境,目的还是在于审美。因此,小品画的笔墨如果去追求造型的立体感、空间感、质量感,而不是主要去追求艺术表现的力度美、情感美、书法美,那就是舍本求末了。中国画为什么十分强调笔墨?主要不是它的笔墨如何富有造型的表现功能,而是笔墨的特殊审美功能。中国画的材料如西方的油画。所以中国画的笔墨,本质上是审美的,小品画的笔墨则更是如此。
  
  人们欣赏小品画,小品画能进入千家万户,正是人们审美欣赏的需要。几片兰草,数枝竹叶,一个舞姿,一幅小景,画面形象不多,和墨简括,却发人深思,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人说画小品是为了闲情逸志,其实闲情逸志正是紧张劳作之后的松驰,它是人们仅仅是形象本身,而主要是笔墨的艺术表现,巧夺天工的技艺,常常是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所在。齐白石几笔写出一只虾的透明体态,那感人的艺术力量正在那几笔水墨功夫。某种技术达到令人叹服叫绝的程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创造。所以,人们欣赏小品的笔墨,也正是欣赏这种审美创造。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写意人物头面、手、脚的画法

下一篇:小品画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