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石是水墨人物中的主要色,可以根据不同人的肤色适当地加进一些花青、石绿、胭脂或墨,但基本上还是赭石调子,只是有冷暖、浓淡之别。选用赭石颜料,最好用赭石膏,先用开水泡一下即可使用。铅管装的赭石色,颗粒太粗,易沉淀,在脸上着色时要多加小心。
花青在水墨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原色之一。铅管装的花青质量不好,颜色不正。可用盒装的花青膏,随用随泡,不要一下子泡得不太,花青容易腐臭,影响效果。花青与很多颜色都能协调:与赭石可调成茶色,与胭脂可调成紫色,再加进白粉,又可成为藕荷色;花青色与藤黄在一起,又成为绿色。没有花青,几乎很多用色的问题无法解决。
白色最好用蛤粉,它与石色、水色都能调和,不易变色,而且有覆盖力,与淡墨在一起对比显得非常高雅。但白色与白纸不同,白纸是空间,有深度,而白粉厚于画面,往前跳,要利用好这一特性。
因为白色有覆盖力,在墨用得不精到、渗化的墨迹对形体的形状产生副作用时,上一些白粉,能起到弥补的作用。用白色,最忌四周同时出现死墨,这样显得枯燥。因此,在白色旁边的墨色应有浓淡变化。同时,要考虑到白色与空白的呼应。
用大面积白色时(不带有改错性质),可以从反面上色。这样既不破坏前面的笔触,又可使画面丰富。
在种种颜色中,最难用的是朱 、洋红。这些颜色太飘,不沉着,很难与墨协调,必须用时要多加小心。黄色虽漂亮,但用时也要慎重,因为这种颜色太跳,尽量不要单独使用,可根据对象调入一些其他颜色,便其老涩一些,这样效果会好一些。
总之,用色尽量少用纯色,应调和使用。石色用衬底,水色要调和,同时,要与墨配合好。(附图为史国良的作品《黄河源头》)
作品完成之后,挂在背光或直光处来观察,找一找毛病。挂画要避免侧光、顶光的照射,因为侧光、顶光会使画面起伏太大,阴影很多,会影响对画面效果的观察。在画的背后,最好有一张白纸衬托。因为墙面、画板可能很脏,墨迹太多,影响观察。衬上一张白纸,会很明快,有点像托裱后的效果。
一幅作品完成后,应对作品多观察,找出问题所在。如整体效果是否很好?细节画得如何?太烂?太燥?太花?太脏?太闷?或是太灰,墨不够重等等。如果太花,看看是不是飞白留得太多,可把飞白去掉一部分。如果太闷、太堵,某人的衣服是否换成白色的,可按需要剪几块不同形状的白纸钉上摆一摆,看看是否好一些。如画面太灰,感觉浓墨不够重,可剪几块黑纸摆一摆,看看怎么样。如果感觉太烂了,形体的用墨过了头,洇得太多、太大,可在某些地方加积墨,或改成覆盖力强的石色补救一下。因为石色补救一下。因为石色塑造力极强。墨烂的地方忌用太多的水色,注意力度的对比。总之,尽量在第一稿中找出失败的原因,以利于第二稿时纠正。
掌握处理画面的本领,要比写生、练造型难得多,除了好的造型,还要有较高的修养和一定的经验。创作,会把以往学的一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所以说单一的局部训练不能脱离创作。有好的写生能力未必能处理好一幅画面。
处理画面要靠平时多练习、多实践、多体会,通过创作,会使学习的目的性更强,使艺术表现力逐渐成熟。
技法的更新,形式的选择,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正是通过创作传达出来的。(附图为史国良作品《黄金路上汗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