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人物画技法(三):用墨

水墨人物画技法(三):用墨

  作者:史国良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与用笔同样重要的就是用墨。墨有油烟墨、松烟墨。画人物画用油烟墨为好,如101油烟墨,墨色以偏冷为好,有的墨研出后发黄发红,则差些。墨块要用蜡封住,或用透明胶带缠绕,以防干裂。砚台则以圆砚为好,要经常涮洗,切不可混进颜色和墨汁。古人说“研墨如病夫”,这是说研墨不宜太快,要平稳,手用力而研得慢,这样才能研出好墨。
   我不提倡用书画墨汁,墨汁最大的优点就是省事,别无益处。首先墨汁墨色变化少,再则它留不住笔痕,不透亮,发闷,尤其是不见淡墨之优势,墨色效果像棉花套,不能趁湿复画,而且在托裱时极易跑墨,给裱画师傅们出了不少难题。尤其在国画写生时,用墨汁会给绘画过程带来很多的麻烦。有人说,往墨汁里加水,再研几下,如同与墨块研的效果一样,我不这样看。我自己不论画多大的画,即使是丈二匹,也是—点点研墨。如果有人在我的砚台里滴进几滴墨汁,我一定能察觉出来。我希望大家尽量少使墨汁作画,尤其在写生时。
  关于墨分五色、浓淡干湿,大家都很熟悉,但什么是最根本的呢?同样的浓墨,湿笔和干笔效果就不同,湿笔为浓墨,干笔为焦墨,同样是淡墨,湿笔和干笔也会出不同的趣味。; 墨的浓淡变化关键在于用水。只有熟练掌握不同程度水分在生宣纸上的渗化效果,才谈得上用水墨塑造人物形象。
   我们上面谈到了“墨因笔现”,是说运笔造成墨色变化的又一因素。如果笔尖、笔肚墨色不同,侧锋运笔时,便可出现很自然的墨色变化。另外,用笔的速度、力度也可影响到墨的效果,如果压得重,停留时间长,墨就湿,反之则干、虚。

  在宣纸上已经用墨画了一遍以后,可以趁湿画第二遍,这时,就会出现破墨的效果,可以“以浓破淡”,也可“以淡破浓”。黄胄的作品中这种手法很多。(附图为史国良的水墨速写)。

   —般讲,“浓破淡”比较融合,而“淡破浓”则需要把握时间。这是由于生宣纸有先人为主的特性,尤其是当浓墨八成干时,再用淡墨或清水去破之,先前画的就比较清晰。当我们熟悉了这种方法之后,就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其效果营造理想的画面。<
  用墨要整体,要把白纸当成一个无限的空间,你所表现的物体在这个空间里存在的是体积形式,而不是—个平面的
  画—幅画要有整体设计,墨色要注意黑、白、灰的安排。黑是浓墨,灰是淡墨,白是白纸,三者形成空间感。有人群中的留白和白纸空间要呼应好。还有一点切不可忘记,线的疏密变化也会造成灰的效果,因此线面搭配要合理,尤其画面人物众多时;更不要在局部过多地找小变化,要在一组一组 用墨,在整体上可以从西洋画中吸取很多有益因素。在处理用墨时,参考一些光影素描、黑白版画会大有好处的。
  在用墨上,南方与北方的画法有很大的不同,南方偏向传统用墨,北方则按素描中黑、白、灰的关系用墨,在墨团外轮廓的处理有所不同;南方用墨讲笔的趣味,北方则把用墨融于造型;南方的用浓墨是平面式的,北方的用浓墨是在人与人形成的空隙中;南方用墨厚实,北方用墨结实;南方多求传统和现代平面,北方多求素描和整体; 积墨:为了使画面厚重,一次用墨不够分量,可反复加强,此为积墨。积墨积在什么地方好呢?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在结构素描中讲过,光影素描浓缩于粗线中,这种浓缩的光影,是积墨最好的位置,但不可一律乱加,尤其结构凸起的地方不能积墨。
  画单人时,尽量少用积墨法,必要时,可积在前后物体形成空间的地方;画面人物众多时,墨应积在人与人之间的空隙中。大面积积墨要有形状,或方形,或三角形,不可太规则。
  积墨时,不可太平均,画面上要保持几块第一遍水墨原始痕迹,或者说是在凹进去的地方积墨,这样方显厚重。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好这—技法的应用。
  淡墨:淡墨以透明、干净为主,要保持笔与笔之间形成的水印。淡墨要与浓墨呼应、对比,相互依托,同时保持它自有的特色。
  用淡墨最好是用研的墨,而不能用墨汁,否则没有笔痕的力度。淡墨是墨韵的主要成分,水太少画面会干燥,水太多又会烂掉,要做到淡墨润而不烂,同时还要和空白、白纸、浓墨对接、呼应,方可造成黑、白、灰和谐的整体。有时单独用淡墨营造阴雨、雾气、冰雪的气氛,更能发挥它的特长,妙不可言
  淡墨里最忌混进红色。尤其是脏水,不能作为淡墨用水。在淡墨上积墨,只能一遍比一遍更重才好,否则淡墨上置淡墨或淡颜色都会破坏它的性能,易发闷、显脏,失去透明感。(附图为史国良的速写稿)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水墨人物画技法(四):用色

下一篇:国画技法-写意重彩人物画技法(16)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