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浅淡胡须,先以淡墨皴擦,然后略加渲染即可,这样处理有既苍且润的效果。有的刚剃过的胡须,可直接用淡墨几笔画成。
画白胡须或灰白胡须,用干沙淡墨或浓墨处理为宜,主要是画胡须的外结构,来衬托白色或灰色。接近肌肉处,可用少许淡墨渲染,以便有一个中间层次,而不至于转折太生硬。
用写意的方法画浓而密的胡须较容易,画淡而疏的胡须较难。另外,画胡须尤其要注意对胡须根部的处理一定要虚,不然容易产生是戴上去的假胡须的效果。
4鼻、耳
鼻与耻是五官中唯一不变动或少变动的部分,比如鼻了少许有些变动也是面颊肌肉或口轮匝肌引起的伸缩变化。
鼻子的形状多种多样,的的如鹰钩、有的若悬胆;有的长、有的短;有的鼻孔外露、有的鼻梁凹陷。但其表现方法却大致一样。
画鼻梁、鼻头的轮廓宜用中锋,这是凸起的部分,中锋用笔造型坚实肯定。鼻梁与鼻翼交接处及鼻翼两侧,则宜用侧锋。这凹下的斜面部分,侧锋用笔比较虚,比较模糊。鼻底和鼻孔用线宜粗,以表现凹下去的阴影部分。
鼻子虽然不活动或少活动,但在脸面上的透视变化却很大。造型稍有不准,鼻翼则不对称,特别是正面的鼻子,鼻梁、鼻头均不见轮廓线,非淡墨则侧锋或干沙笔皴擦而不能技尽其功。其具体画法是:浓墨中锋用笔勾出鼻孔,淡墨侧锋用笔勾出鼻翼。再用淡墨侧锋皴出鼻梁根部两侧斜面和鼻翼与鼻头交接的斜面,然后用淡墨干沙笔擦出鼻梁两侧的斜面和鼻头的底面。在作上述笔墨处理的时候,用笔宜虚,用墨宜活,一笔下去墨色要富有变化。这样才能表现出无轮廓线的体面衔接的柔转折。
耳朵虽然不动,但结构复杂,转折起伏特别多,透视变化特别大。耳朵也是面部五官中唯一不富有表情的部分,尽管人们常以面红耳赤来表述其情感功能,但在画幅上却很难让人感觉得到。从生理结构学的角度讲,耳形是个胎儿的幼体状;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讲,为了引起视觉的注意,常在耳垂上装饰各种饰物;中亚地区一些民族还有在鼻翼上装饰饰物的。在中国的相法和佛教中,耳垂长大被看作是福寿的象征,不少道释人物画,把两耳夸张到垂肩的程度,由此可见,对耳朵的表现也不可小视。
画外耳轮用笔以中锋为主,转折略方,分成几小段完成,不宜一笔勾通。耳根上方起笔略粗,外耳轮和线略细,转入耳垂用线又略粗;画耳屏也宜中锋作实处理;画耳轮两侧宜用侧锋重墨,外耳轮内侧的三角窝也宜用重墨;其余部分用淡墨皴擦,处理宜虚,耳窝部分的深暗处,不宜画得太黑,要注意同耳屏的对比关系,才能画出它的空间距离。总之,画耳朵只要按结构去处理笔墨的虚实、轻重、方圆、干湿、粗细等对比关系,就能画出耳朵的复杂起伏而富有整体感觉的效果来。
耳的透视变化随头的转向而变化。俯、仰、正、侧、背,同同的透视角度,构也随之变化,要多观察记忆,画时才能心中有数。
上面谈了头面各部分的画法,而作为头像,它是一个整体,画的时候也不是孤立的只画某一部分,而是要整体观察,整体表现。性格神情是整体表现传达出来的,而不是某一部分,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神表是重要的,但更难能可贵的是要表现一个人的品质。这一点要靠长期实践才能达到。
5 手、脚
手是指腕、掌、指三个部分。画手实际上是画骨,只要你对腕骨、掌骨、指骨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掌握了,画好手也就不难了。
我们从解剖结构知道腕帅八块小骨组成,掌由五根弓形骨组成,手指除拇指是两节小骨以外,其余四指均由三节小骨组成,而且逐节递短。手的肌肉主要生长在正面,背面多为筋骨。所以手指的弯曲主要是正面的肌肉收缩运动的作用。手指伸展则主要是背面肌腱的弹力作用。手掌的开合则主要是掌心两侧的拇指球与上指球隆起的肌肉运动的作用。由此看画手的背面主要是画骨骼和肌腱,画手的正面主是画肌肉。故画手背多用直线,画手掌多用圆线。这种表现规律在古代人物画中已经程式化了,尤以壁画中的道释人物最为显著。
手的结构运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手的形状姿式的多样性;手势的多样性又决定了手的表情的丰富性。故有人把手比作“第二张脸。”在文艺作品中,手势中无声的语言。几乎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都可能通过手势表达出来。简单明显的如拳头、拇指上翘、食指伸直,或愤怒,或夸奖、或指责,一看便懂。细微复杂的如沉思状态中的手指,专注而吃力的书写手指,都有很多细微的变化,所以画好一只手,与画好一张脸面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画手的外形结构,多用中锋,线段宜短,注意粗细的节奏变化。画手的内结构,多用侧锋,淡墨皴擦,每一指的掌背关节和第一节的关节处,尤其要着意刻画。手掌弯曲处,结构明显突出,要画得坚实肯定;伸展时皱纹明显,但又不要画得太琐碎。
在一般情况下,女性的手比男性的手丰满,故画男性的手,用笔多方;画女性的手,用笔多圆。特别是幼儿的手,关节转折不太明显,用笔要以圆曲为主;画老人的手,用笔要以方直为主,但用笔圆曲又不能画丰橡皮手,用笔方直也不能画得像枯柴枝的手。总之画手多用短线,皴擦不宜太多,注意笔墨的虚实节奏。
画手掌除拇指球和小指球结构明显,用笔要以圆曲为主;画老人的手,用笔要以方直为主,但用笔圆曲又不能画成橡皮手,用笔方直也不能画得像枯柴枝的手。总之画手多用短线,皴擦不宜太多,注意笔墨的虚实节奏。
画手掌除拇指球和小指球结构明显外,掌心的折纹也不可忽视,一般都呈现出“M”形的折纹。画手背除前臂肌肉的肌腱通过腕部伸向各指,有明显特征外,对静脉血管的刻画也不可放过,尤其是画老人的手背,刻画得好,很富有个性特征。
初学画手常常忽略对手腕的表现,腕是手掌与前臂的连接桥梁。要塑造出生动有力的手势,必须注意对腕部的刻画,画正面要注意由拇指球和小拇指形成的手掌底部的弧线转折。画背面要注意由尺骨头形成的外形凸起部分。画侧画手腕,上部呈一块小平面,下部由掌底和前臂形成一段交叉线,如果忽略这些转折,画出的手看上去就无手腕的结构。
脚在人物画中没有手的表情丰富,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却又很富有艺术语言。比如一双脚尖戏水的儿童脚,多么富有生活情趣。又如一双脚趾紧扣石头的纤夫脚,又多么富有力量的象征。因此,画好脚同样十分重要。
脚的骨骼结构跗、跖、趾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在外形上分别形成脚后跟、脚背、脚掌、脚趾。但在表现脚时,往往是把小腿的胫骨和腓内形成的内外踝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