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的写意画法(一) 1.物性
《芥子园画谱》称石为“天地之骨”。石无固定形态,或方或圆,以坚硬、沉重为其主要特征。在写意花鸟画中,石作为花鸟的配景常常出现于画面中。石的纹理粗糙,形状多变,与花鸟形成对比,而且增加了画面的视觉分量。石与水的配合,给人以淸新、恬静、轻松的意境,同时也给人一种刚柔结合的自然和谐美。石在大自然中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有湖石、矶石、岩石之分。太湖水中之石为太湖石,俗称假山石,形态各异多变化,石面有孔,多纹理,以“瘦、透、漏、皱”为美。江边之石为矶石,矶石光滑且块大。山中之石为岩石,岩石粗糙多棱角。在写意花鸟画中,石可以用来尽情发挥点、线、面、色的表现能力以及表达画家的创作激情。(图7-1、图7-2、图7-3) 2.结构
石无固定的形态,在写意花鸟画中根据不同的石质常以石块、石垒、石坡、石板的形式出现。石块就是整体为一块的石头;石垒是由两块以上的石块所组成(参见图7-3);石坡是指根部埋人地面,形状为斜坡式块石;石板是厚薄均匀,表面平坦之石。(图7-4、图7-5、图7-6) 3.石头的画法
写意花鸟画中的画石方法与山水画法有很大不同,山水画中画石的皴法是表现山的宏观气势的技法,而花鸟画中的石是用特写的手法来表现。画石最重要的是画好石块的外轮廓造型,既不能过于变化,又不能生硬呆板,要有节奏的变化。画石的总体要领是“石分三面”,画出石的立体感便生动了。具体画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勾勒法画石,是以线条为主来表现石头的画法。一般用狼毫笔来勾勒,运笔要以中锋为主,行笔要顺、逆变化,轻重、徐疾兼施。石的轮廓忌太方、太圆。线的组织要有交结,有疏密,有干湿,有浓淡,有粗细。总之,要避免石的形状和笔墨的单调。
石形勾勒完成后,可适当用干笔皴擦出石纹肌理,以增其质感,或以浓淡墨点苔调整“布白”。
以花鸟为主体,石头作为配景时,石头就要画得粗放有力,从而形成与花鸟在表现手法上的对比。同时因为是可以抒情性用笔用墨,所以“放胆用笔”是画石的要领之一。(图7-7)
泼墨法画石可用较大的羊毫笔,饱藤水墨,虱、写并用地画出石的形体。泼墨画法切忌平涂或平行用笔。元代赵盂頫云:“石如飞甶木如箱。”要依据石面的走势和石块的结构运笔。笔触之间要时而留出空隙。行笔要时快时慢,自然形成飞白。泼墨法画石最忌谨小慎微。心中应先设计好石的大体结构和形状,落墨时心中才能有数,“下笔不犹豫,犹豫不下笔”。(图7-4)
综合法画石指运用勾、皴、点、虱、染综合技法来表现石头的方法。落墨前心中仍需有石的大体结构和形状;落墨后就笔势因势利导。笔上水墨多时,则泼墨点虱;笔上水分少时,则勾线、皴、擦,亦可勾、皴、点、虱交错用笔。综合法画石灵活性大,笔墨表现丰富多姿,掌握得好是最能体现写意花鸟画笔墨趣味、抒发情感的一种表现方法。 4.技法理论要点:笔墨的抽象美
潘天寿先生在论画残稿中云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意思是说,我们不可轻率用笔用墨,而是要根据客观物象的精神、气质、体感、质感、量感的要求来选择笔墨。笔墨表现能力的髙低是画家综合修养的体现。笔墨塑造了形象,同时笔墨又超以形象之外,具有独立的抽象形式美的价值,它表达了画家的思想情感,代表了画家的个性气质。
介绍画石的技法,在塑造石的形象的同时,笔墨的自身抽象形式美,在写意花鸟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要特别指出,画石需要“放胆用笔”。“放胆”所产生的笔墨效果才能真正体现作画者的笔墨修养和个性、气质。 石头的写意画法(二)
石头在花鸟画中经常出现,它一方面可以起到稳定画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调节画面的墨色,使画面的节奏感或韵律感加强。
写意花鸟画中石头的画法与山水画中石头的画法稍有不同。山水画中石头作为单元局部出现,而花鸟画中石头占的分量很重,且强调整体感。尤其近代画家潘天寿将石头作为画面形式构成的基础,充分利用石头的空间造型,形成独特的语言形式,被誉为"潘公石"。(图4-49)
古人讲"石分三面要将其体感表现出来。 石头写意画作画步骤(图4-50):
步骤1、笔尖蘸浓墨,从外形开始,勾皴结合画出大形,石头根部一般要画得虚些。
步骤2、大笔蘸墨,顺势就笔在石头上皴擦,把石头的质感表现出来,注意浓淡干湿的笔墨效果。
步骤3、在转折处点苔,注意笔墨的变化。如需上色,可待墨色干后染花青或赭石色。画石头要一气呵成,注意整体的气韵和笔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