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鸿马创作解析方法步骤

  初学者易出现的问题

  水墨画的绘制过程由两个关键组成,一是勾勒,不论是工笔还是写意,勾勒都是必须要经过的程序,这就是骨线立其形,如同建筑中的钢筋铁架确立起建筑物的骨架结构。二就是渲染,这个阶段是为了加强结构的体积和质感,“墨以分其阴阳”就是这个道理。最易出现的是以下问题:

  (1)渲染过干,墨色与骨线相互脱节,这是勾勒墨线过干造成的。

  (2)渲染过湿,墨色与骨线糊涂一片难分彼此,这是因为骨线过浊时即以渲染造成的。因此,要控制骨线的干湿程序,使二者既彼此融合为一体,又泾渭分明,界线清楚。

  (3)渲染脏。这是因为反复渲染造成的渲染最好一次完成,最多加一次,否则画脏。

  3.悲鸿马创作步骤图之三

  初学者易出现的问题

  勾线与渲染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技法,这是一个较长时间的学习过程,只要持之以恒必有所获。须避免以下情况:

  (1)勾线过“细”,细则伤气。感觉马体空洞无气势。

  (2)勾线过“碎”,碎则支离散乱。加强线的整体感。

  (3)渲染无结构,类似平涂,缺乏立体感。

  (4)渲染笔触与结构肌肉走向不统一,应按照结构与肌肉的走向运动行笔的方向。

  4.悲鸿马创作步骤图之四

  群马临摹时首先要分析它的整体结构,以递进解析的思维分析出前后程序,找出绘制程序。首先画左边第一马(画中国画一般的顺序是从左至右),从这匹马的姿态来看,只有从尾部开始才可能层层递进。依次为尾、臀、后肢、腹肋、鬃、耳、头。把握原则即由近至远。注意后肢的下半部微向外展呈八字状。画第二匹马,程序同前一匹马。(左边第一马顺序(1)至(5))

  补上最后面的一匹马,画这匹马时要注意,马与马相交的部位一定不要封严,否则会有粘在一起的感觉,这一点也是我们在今后的群马创作时极须注意的问题。右边第一马是全图最后一匹,我们观察一下,最后一匹与最初的一匹在画面中占据着什么位置,徐悲鸿先生采用了什么方法使画面更为醒目。全图共四匹马,一左一右的两匹马从姿态上一背一前,一昂首一低头,首先从动态上两匹马就有了明显的对比变化,使画面生动起来,其次我们看一看,两端的马在画面上墨色最重,技法上称之为“挤”,即以两块黑墨挤出中间的白色,从而形成画面的节奏感。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在今后的马画创作中运用好这种技法。

  最后一道程序就是渲染。前面讲过徐悲鸿先生将素描因素引入马画中,使之更具立体感,渲染在这里就起着一个明暗关系的作用。悲鸿马在勾勒时已将马体归纳为不同的体面结构。渲染就是将这种结构加以强化。初学者往往控制不好水分,水多了则全面渗化漫无边际使画面一片模糊,水分少了,笔又行不开,画面生硬突兀,所以初学者一定要先在其它纸上试一试效果,然后再进行渲染。


延伸阅读:

标签:马的画法

上一篇:国画兰草初学范本

下一篇:水墨蜻蜓的画法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