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钩圈花法
1、匀圈画法花
双钩圈花有工笔、意笔两种形式,这里单讲意笔形式,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较小的琅毫笔、羊毫笔(如叶筋、兰竹、白云),蘸淡墨从中锋圈出花瓣。梅花的花瓣 为五出,花瓣要似圆非圆。用笔要有顿挫、虚实变化,勾线流畅,忌刻板生硬。花苞、花瓣的形状、大小变化不要过圆,过圆就失去动意了。太扁则花瓣欠饱满,若 勾过尖似桃花,或勾过小似杏花。花有正侧向背之分,花苞有初放未放之别。睡瓣用一笔勾出为“单勾”,两笔勾出一个花瓣叫复勾。复勾圈花有变化,易生动,要 求我们以笔写形,以形写意,以形写神。用笔时要起笔藏锋、收笔回锋,笔上含浓淡墨的多少要在盘中不断调整,不可一色画到底。
2、花蒂、花蕊画法
花须(丝)、花蕊均以中锋蘸焦墨或浓墨来刻画。正面的花蕊外形为圆形,侧面花蕊似扇形,每根蕊须要有力度,蕊头有笔触地错落点成,形似“椒珠”“蟹眼”。 花朵、花蒂与枝干连接部分,形似“丁”字形状,也有称之“丁香头”,也有用“小”字形状的。侧面花蒂三笔画出,先画中间一笔,左右各一笔,或先画左右两 笔,后画中间一笔都可以的。怎样顺手就怎样画。背面花蒂为六笔完成,先画五点,后画中间花柄。花离枝干不宜太近,也不宜太远,花一定生长在枝上,留出花蒂 的地方。勾花蕊要细心,花须要发自花心,花须不宜多,不宜太短,不宜过长,不宜过细,不宜过粗。一幅画中,花朵、花蕾,不全是一样大,在画时要随机应变, 不可生搬硬套。
3、先句后点红梅
勾完梅花后,若点成红色(是在梅花的轮廓线内填色),要讲色彩变化,调色不要过浓,浓则会把线条遮盖上,线条不清晰,影响美观。也更是不能平涂,平涂之法 花朵呆板,闷,没灵气,无巧性,最好还是以笔根先蘸淡色,后蘸浓色。水分不宜过大,用点、氮法,一瓣一瓣地画出五瓣花形,点色时要不规则地留出一点空白。 一朵花里,有一两瓣或三瓣即可,不要每一瓣都留空白。留空白,在一组花里要特别注意空白的位置不能相同,大小不能相同。色彩既要谐调,还要有跳动,就是在 一个色调中的基础上用加强、减弱色调的手段来调整花的色彩变化。红梅常用的较沉稳的色彩有朱砂、胭脂、曙红。
4、先匀后点绿梅
绿梅画法同上,关键是用色问题。常用的色彩是草绿、二绿、三绿。在使用二绿、三绿时应稀于草绿。因色内粉性大,亮度差,透明程度差,覆盖力强,在使用时更 为小心。若以草绿色为主调来画梅花,可先蘸草绿后蘸花青色来加强调整。用三绿为主调时,可用二绿、草绿、花青来调整画面,这三种色的深浅结合使用要注意色 的调配和色彩跳动与统一。
5、先句后点黄梅
画黄梅的方法同上,在色彩使用上对初学者可能会感到有点不太好使用,黄色透明程度高。正因如此,色彩用得浓了,画面有一种燥的感觉;用得淡了.色彩不但不 突出,而且在画时又不容易看出效果。我认为,色彩只能淡不能浓,浓则画面不易调整,淡则易于调整,一是可在原色上加重。二是可用另一色彩来衬托。三是淡黄 加淡朱漂或是淡曙红或淡黄加淡褚石均可进行全面调整,局部加强。
6、先句后点白梅
梅花勾完后,不着色其本身就已是白色,可着色,可不着色,就看自己的构思了。若计划涂白色,就必须从背面涂色,因白色是不透明、不透亮、覆盖力最强、粉性 最大、胶质性最大的一种色彩。背面点色时色彩不宜浓,同样不能超出轮廓线。若感觉白花不突出,可采用勾勒法在白梅的轮廓线外用另一种色彩再勾勒一次。如淡 黄加淡墨,淡草绿加淡墨,淡花青加淡墨等较为合适。其次,可采用衬托的办法加强效果,用淡绿色或淡灰色等色来衬托。其方法也必须从背面用较大点的毛笔点、 虱、扫之法来烘托,不能平刷、平涂。根据画面的平衡程度,不断调整色彩的使用,用色彩补充画面平衡,衬托白花。
7、点弹结合法
梅花点完后某个局部地方觉得还不丰富,不烂漫,可采用弹点相结合的办法来处理。弹色在整个画面中只能是起个点缀作用,不能占主要地位。这个办法适应于红、 黄、绿、白梅。如画红梅,有时是在一幅画完成时觉得某个部分不理想,可用毛笔蘸红色点弹。调色时不宜过浓,过浓时不易把色彩弹下,过稀时不易把第一层深色 盖上,要浓稀适中。弹色有时不一定会掌握很好,可进行局部点修。点还可以加大,过疏时可再加点,弹点时注意与自己的主体画面相谐调、融合。真正能起到一个 点缀作用,某个部位需要有层次表现,一般先弹较深一点的颜色,等第一层深色基本干时,再弹第二层较浅一点的颜色,若感觉层次厚度还有点差,可用较亮的颜色 适当点上几点,这样处理,厚度感、层次感就表现得生动活泼。然后可穿枝。穿枝时不要面面俱到,若面面俱到,其画面就失去了烂漫之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