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禽鸟画法 

  历代画翎毛的画家,掌握了多种禽鸟的表现特点,创造了不少表现方法。要画好禽鸟,借鉴古人是必要的,但不能满足于从鸟谱上辗转抄袭。要到生活中去,熟悉禽鸟的生长、生活规律,研究它们的形态、结构、习性,观察它们的飞鸣食宿习惯,再经过笔法的锤炼,方能得其生趣。用写意法画禽鸟要形神兼备,尤要注意表现其本质精神,若做到既挥洒自如,又不失真形,才能富有艺术感染力。
  
  前人把翎毛分为山禽(野禽)、水禽、家禽几类,又可分为猛禽、涉禽、攀禽、地禽、鸣禽等等。由于生活方式及习性的不同,它们的形体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类的,形象、毛色也不尽相同,雌雄也不同。它们的色泽还会随着气候及环境而变化。羽毛的厚薄、色素的反射,也都有显著区别。(附图为郭味蕖作品,图一为《八哥》,图二为《秋禽金英》局部)
  
  画鸟本没有固定的用笔次序,前人曾总结出一些表现规律和用笔方法,可资借鉴。大抵都说先画鸟嘴,又说年不离卵形,主张先画卵形的背,然后再适当安排头、足、翅、尾。一般说来,先画鸟嘴的方法,比较容易处理些。但在画大写意时,如先画鸟嘴,容易把鸟画得呆笨,可先点背,然后依据背形,斟酌安排头尾,以加强生动效果。但无论从何处起手,都要画出鸟的特点、动势、生态,强调关节的灵动和神情的变化。

点击查看原图大小


  
  画好鸟的嘴、眼、脚、爪是十分重要的。一般鸟嘴分三线,中线就是嘴缝,线最长,下唇线比中线短,上嘴盖线最短。上嘴盖压下嘴,嘴缝不可画得太直。种类的不同,嘴的区别亦极大:鹰嘴弯而锐,锐利有勾,适于肉食;鹦鹉嘴宽如钳,宽勾可破果壳,蜡嘴嘴更短,以食各种籽实;涉禽嘴长,鹤、鹭等习惯于用嘴在水中搜食鱼虾;食谷类、草籽的鸟,嘴短而尖吃活食的鸟,嘴细尖而略有弯;鸣禽嘴多短小,叫时嘴张得大,哨时嘴张得小。  
  
  

延伸阅读:

上一篇:第十讲 蔬菜瓜果及谷豆、棉麻画法

下一篇:第八讲 竹梅画法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