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禽鸟画法 

  北宋以后,在花鸟画技法中工写并用。画家每多工写兼能,表现出多样的风格。赵佶的《五色鹦鹉图》、《芙蓉锦鸡图》、《鹆图》、《柳鸭芦雁图》就采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或用工笔,或用水墨,形成不同风格。元代王渊也有细写和粗笔两种风格,他的传世之作《锦鸡聚禽图》、《芍药粉鸡图》,便表现出追踪黄氏之法和南宋院体水墨画之遗迹。钱舜举的绘画也有工写二体。赵孟曾说他主要是近似南宋水墨写意一派。明代的吕纪也有两种画风,一是细笔勾染,一是粗毫点垛,从而形成不同的艺术风范。(附图为郭味蕖作品《古木双鸠》局部)
  
  以写意法画花鸟,可追溯到北宋的文同、苏轼、扬无咎、释仲仁的水墨写意法。如今在故宫博物院里陈列着的南宋末年画家释法常的《写生杂画卷》,表现花果禽鸟纯用浓淡墨渲染。同时还有宋人的《百花图卷》,以写意笔法用浓淡墨疏渲花鸟,或兼工带写,开元明以来墨笔花鸟画的先河,对明代林良、吕纪以及后来的水墨花鸟画有很大影响。

点击查看原图大小


  
  马远的《梅石溪凫图》,赵孟 的《古柯竹石图》,还有李亨的写意花鸟,皆能以劲挺的笔锋写花鸟,淡渲疏扫,自成一格,从而加速了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戴进以粗笔勾线,彩笔晕染,也是南宋院体的发展。降至明中叶,沈周、文壁、陈淳、陆治,仍以宋人花果一派延续得来。徐渭画风奔放,所作写意花鸟,随心挥洒,水墨淋漓,不受传统约束,自成泼墨一体。周之冕又继沈周之钵,远宗宋元各家,创“勾花点叶派”。
  
  从历史的演变来看,写意花卉翎毛自宋以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表现出与工笔花鸟不同的风貌。复经过历代画家们智慧的创造,写意花卉翎毛便更加成熟和风格多样了。
  
  总之,写意花卉翎毛应力求形神兼备,以笔墨写精神。在表现上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以点染为主,以勾疏为辅;以少胜多,以简胜繁;以刚劲的笔锋、活泼的晕染代替细线勾描,以点垛法的套笔套墨代替浓淡层层的烘托。
  
  在写意花鸟画中禽鸟的表现方法约略可分为:
  
  渴勾:以渴笔率勾,与工笔细线铁笔重廓不同。用笔须顿挫有力,出线苍老涩拙,勾成后涂染淡彩或白粉。这种勾勒填粉法,多用以画遍身素白或颜色浅淡的鸟,如白鹦鹉、白孔雀、白鹰、白鸡以及鹅、鹭等。
  
  点染:以墨或墨彩混点而成,亦可以重彩与墨相同。画燕子、麻雀、翠鸟、鹰、雁、鹆、鸳鸯等重色的鸟多用之。近人任颐、齐璜喜用此法。
  
  点垛:先点淡墨,后套深墨,层层点染。画时以淡墨先点头、背、胸、腹等部,再以深墨点大翅、背花及尾部,最后以花青、淡赭罩染,又称套墨、套色法。有时除嘴、眼用淡墨粗勾外,率以浓淡墨套点。寥寥数笔,意态自得。明代林良写水墨花鸟纯用点垛法,可参看故宫博物院藏林良的《写生翎毛卷》。

点击查看原图大小


  
  疏渲:以墨笔疏鸟的头、肩、尾、腹等部,再以淡彩晕染,如华秋岳表现翎毛多用此法。
  
  

延伸阅读:

上一篇:第十讲 蔬菜瓜果及谷豆、棉麻画法

下一篇:第八讲 竹梅画法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