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色
陈之佛认为花鸟画的设色是与构图同样重要的环节。

谢赫的“六法”中有“随类赋彩”之说,但这绝不是叫我们依样画葫芦,作为—个花鸟画家,不仅着色技法要精练,还须掌握科学的色彩知识,做到配色时灵活应用,“借色益彰”,达到“妙超自然”的境界。但在花鸟画的配色中常常易犯“枯”、“火”、“俗”、“主辅不分”、“交错凌乱”、“深浅模糊”、“平淡无味”诸多毛病。凭着多年的艺术实践经验和对色彩学上的色相、光度、纯度的相互关系,以及对调和、对比等美的形式法则的深入研究,陈之佛对这些配色上的毛病产生的原因和怎样取得好的效果在《就花鸟画的构图和设色来谈形式美》一文中进行了透彻的阐述,他说:“什么叫‘枯’?枯是色彩干枯失神,黯淡而无生气,主要是用淡色而不显彩色,自然神气全无。所以说要淡而不失之枯,淡而仍见有彩,就会产生柔和的美感。什么叫‘火’?火是色彩对比过于强烈,产生了强烈的刺激性,令人起不愉快的感觉。什么叫‘俗’?俗的原因,大半也是由于对比处理不当所致,不研究色彩本身的纯度,任意配合,往往产生恶俗的色调,如浓艳的色彩,处理不当时更为显著。要艳而不俗,就必须减低色彩的饱和度,特别是用重色时尤应注意。什么叫做‘主辅不分,交错凌乱’?这是色彩主次关系问题。一幅画上必须有它的中心色,以一色为主,使其他一切色彩倾向于主色而取得协调时才产生美感,如果主次不分,任意着色,必然造成画面上色彩的混乱现象。什么叫做‘深浅模糊,平淡无味’?画面上色调过于统一,缺乏变化,尤其取用同浓度色的配色而起同化作用,必然变得平淡乏味,有色等于无色了。”
陈之佛对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为什么会产生美感进行过科学的分析,他给我们讲色彩时曾说:“红与绿互为补色,是最为强烈的对比色,酉己在一起,俗不可耐,素有‘红配绿,丑得哭’之说。可是‘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的自然景色,又是那么优美动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前者用的是纯粹的饱和色,而后者的万绿即黄绿、青绿、深绿、浅绿等等,在色
相色度上有着千变万化,大大减低了绿色的饱和度,而且与红色在量上又有很大差异,所以它既对比又不强烈,因而产生了动人的美感。”
纵观陈之佛的花鸟画作品,均能做到淡逸而不轻浮浅薄,浓艳而不鄙滞恶俗。如《初夏之晨》、《竹林群雀》等都是以轻色为主,淡而隽永,清新潇洒,给人以雅静、柔和的美感。《春江水暖》(上图为局部)则是对比强烈的重色,采用减低色彩饱和度的方法,使画面显得富丽而典雅,既对比而又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网站声明:本站资料文章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地方,请尽快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