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以其虚节谦逊、坚韧不拔的品格被历代画家所描绘,是绘画领域中的常见题材,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美学传统。
竹干
画竹一般由画竹干开始,竹干对章法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起笔时应意在笔先,做到心中有数。在整体布局上,竹干不应居于画面正中,竹干多时,须掩以竹枝与竹叶。画干由画节始,画节落笔应有力,竹节平直行笔,节末顿笔。整根竹干须按节而出,墨色不宜变化太多,要有向上之气,用气须连贯,一气呵成,老干应刚中带劲,新篁应既秀且挺。
竹干的安排应注意变化,竹干、竹节之间勿平行,竹干交叉勿成十字,三根竹干勿相交于一点。用墨前浓后淡,疏密分明。另外,还应注意竹干的生长规律,中间长,两头短。在画风竹时,应格外注意竹干的方向变化,竹干应顺应风热,随风倾斜。
竹枝
画枝各有其名目,一般来说,小枝和短枝宜用雀爪枝,大枝宜用鹿角枝枝,二者可并用,下笔要中锋用笔,行笔迅速,不可迟缓。
画小枝要注意左右布势,相互避让,左右交互生发,且莫偏向一边,长短亦应有变化,行笔要利落。画枝由里而外,称之为“迸跳”,由外而里,称之为“垛叠”。
竹枝一般由干而发,“迸跳”(由里而外)生主枝,“迸跳”(由里而外)与“垛叠”(由外而里)交错画小枝,枝梢需稍弯。中锋用笔,枝与枝要注意避让、交合与阴阳向背。一般情况下,一节生两主枝,小枝的多少应视竹叶多少与画面布局而定。画完竹叶后,亦可通过添补小枝来调整画面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