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临习《纪泰山铭》5
(二)横1.平横。其起收笔时方圆并用。圆笔入笔时用篆法,方笔入笔时纵向取势,正锋直入;行笔迟涩凝重,神全力足;回收上提迅捷,斩钉截铁。前者如图一中“王”字的首横;后者如“诫”字的首横,起笔方峻凌...
(二)横1.平横。其起收笔时方圆并用。圆笔入笔时用篆法,方笔入笔时纵向取势,正锋直入;行笔迟涩凝重,神全力足;回收上提迅捷,斩钉截铁。前者如图一中“王”字的首横;后者如“诫”字的首横,起笔方峻凌...
二、笔法(一)点1.左向点。《纪泰山铭》中的点,有楷化写法的,如图一中“官”、“就”二字。这一类用逆锋转笔,顿笔回锋,锋归画中,如同楷点,但不多用。“文”、“德”二字的点法用方笔。先用...
2.反映时代,气象阔大。唐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期,社会的风尚、统治者对书法的重视,共同促成了这一时期书学的繁荣。唐以来的的书法理论界对唐隶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唐朝隶书程式化现象突出。 ...
一、《纪泰山铭》的书法艺术特色1.承前启后,自出新意。《纪泰山铭》以及唐代隶书在书法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意义在于承前启后,将秦汉隶书这一特殊的书体继承下来。隶书由无波挑到有...
《纪泰山铭》亦称《泰山唐摩崖》、《东岳封禅碑》,刻于唐开元十四年(726)九月,为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后撰书的铭文。摩崖高1320厘米,宽530厘米。文隶书24行,满行51字,现存1008字,字大16x25厘米...
《书谱》是唐代孙过庭的草书杰作,纸本墨迹,凡351行,3500余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书谱》是中国书法史上文、书双绝的合璧之作。其文,是中国古代书法美学、艺术哲学的高峰。其书,...
一、临习《宣示表》应注意的几点《宣示表》用笔沉实古朴,虚和简净,充溢着――种恬淡安详的气氛。该帖字形偏扁,长横居多,因此,首先要求执笔方法要正确,即执笔宜浅,当以指端贴管,因为指端处感觉...
柳字的用笔特征:1、方笔圆笔并用。方笔指在起笔收笔和转折之处有棱角,而呈方的形状。用笔方法是以折为主。圆笔则是指那些圆浑丰润的笔画。柳字用笔往往方圆并用。比如横画起笔方,棱角分...
赵体字的笔画结构:1、藏露结全。楷书的笔画书写一般要逆锋起笔,回锋收笔,将锋芒藏住,极重含蓄。赵体字敢讲逆入回锋,但是赵体字笔画的起笔之处更多的只注重取逆势,从空际逆入,并没有完全...
一、《史晨碑》的历史情况介绍:《史晨碑》立于山东曲阜孔庙。碑分两面刻。前碑刻《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铬》,也称《鲁相史晨孔庙碑》,《史晨请出家谷祀孔庙碑》。通常称《史晨前碑》。东汉建宁...
一、《兰亭序》的基本风格关于王羲之书法的基本风格,历来都有定评。虽说象《兰亭序》这样的剧迹其可靠程度尚有疑问,但对大王书风的继往开来之功,却是无人能予以否定的。《兰亭序》在真...
一、《张迁碑》历史情况介绍:《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群表颂》,也称《张迁表》。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二月立。碑原在山东东平县,现在山东泰安岱庙。隶书,高270cm、宽115cm。碑...
一、李邕与《麓山寺碑》李邕(678―747),字泰和,扬州江都(今属江苏)人,著名《文选》学家李善主子。初为左拾遗,后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为人秉性刚直,极富政声。为文长于碑颂,而复多...
唐代的《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曾诅父颜勤礼立的墓碑,简称《勤礼碑》。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山东临沂,因此也有人说他是琅邪人。唐开元进土,任御史,因被杨国忠...
一、《好大王碑》概述《好大王碑》,全称《高句丽广开土境平安好大王陵碑》,又称《广开大王陵碑》。碑高6.39米,是由一块天然的角砾凝灰岩石柱稍加修饰后刻成。由于刻碑石质疏松,虽是方形却不甚...
一、李邕与《麓山寺碑》李邕(678―747),字泰和,扬州江都(今属江苏)人,著名《文选》学家李善主子。初为左拾遗,后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为人秉性刚直,极富政声。为文长于碑颂,而复多...
一,钟繇与《宣示表》钟繇(151―230),字元常,世称“钟太傅”,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魏著名书法家。他所处的正是隶楷错变的时代,正如元袁裒《总论书家》所谓:“汉魏以降,书虽不同,大抵皆有分...
《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碑》,东晋义熙元年(405年)立,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出土于云南曲靖县南杨旗田,今存曲靖县一中校园内。碑高5尺4寸,宽1尺8寸。碑额书“晋振威将军建宁太...
赵孟与《前后赤壁赋》赵孟(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水精宫道人,浙江吴兴人,为宋皇室赵德芳的后代。赵孟于元至元二十三年应选入朝,一生为官,逝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赵孟博学多才...
二、临写准备准备下笔临写前,我们应当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准确的思想切入,二是相关的工具选择。《前后赤壁赋》卷(附图为作品局部)为赵孟47岁时所作,艺术上正值其深研“二王”书风...